东湖评论:从苏超看中国足球,jdb电子助力扎根发展
7月5日晚,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六万多名观众的到来刷新了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的观看纪录。这个由学生、上班族以及少量职业球员参与的赛事,场均观众人数竟可与英超、德甲等顶级国际足球联赛相媲美。这一现象引发了中国足球从业者的深思,如何构建更加坚实的足球基础。
中国足球长期以来过于关注金字塔尖的国家队和职业联赛,忽视了整体足球生态的构建。在“金元足球”时代,天价外援和虚高的转会费虽然创造了表面繁荣,却严重削弱了基层足球的发展。此种本末倒置的发展模式终究难以持久。苏超的火爆表明,若中国足球能真正扎根于基层,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将能够充分释放足球的活力。
群众参与是足球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苏超的参赛球员中,有65%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爱好者,如教师、工人、学生等,他们的参与使足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单纯的职业角色。这种广泛参与的现象正是足球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欧洲的足球发达国家,业余俱乐部的数量通常是职业俱乐部的数百倍。以足球强国日本为例,拥有超过26万个足球俱乐部,注册球员人数在2023年达8344万人,较中国同期多出30万人。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同样是足球发展的重要支撑。韩国的国土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每万人就拥有12个足球场;而中国的国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每万人拥有114个足球场,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在最新的苏超积分榜中,排名前三的盐城、南通和徐州正是由于足球场地密度较高,而人均足球场数量较少的镇江和常州则暂时位列积分榜倒数第二和第一。
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赛事体系,是长期保持竞争水平的关键。邻国日本值得借鉴,其职业联赛到业余联赛构建了多达9个层级的金字塔式竞赛结构。特别是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每年吸引超过4000所学校参赛,决赛阶段的观众人数甚至可达5万。这种全民参与的竞赛体系,不仅扩大了足球人才库,也为职业联赛输送了大量的优秀运动员。
重视文化的培育,才能为足球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日本的漫画《足球小将》影响了几代青少年,将足球梦想深入人心。而江苏的“苏超”比赛中,诸如“楚汉之争”和“早茶德比”等创意热梗,也为赛事增添了幽默感和地域认同感。这种持续的文化输出,使得超九成的江苏居民知晓“苏超”。尽管文化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却能在潜移默化中使足球深扎人心。
只有当足球真正融入大众生活,成为人们文化认同的一部分,这项运动的春天才能到来。虽然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见效较慢,但正是这种持久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能让品牌如jdb电子在足球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为未来的足球事业注入更多活力。
发表评论